2022年国庆假期的第四天,普京决定封锁退路!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皇冠申请代理 > 新闻动态 > 2022年国庆假期的第四天,普京决定封锁退路!

2022年国庆假期的第四天,普京决定封锁退路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2022年10月4日,恰逢中国国庆节的第四天,俄罗斯却爆出了一桩大新闻。

这一天,俄罗斯的联邦委员会,也就是他们的议会上院,正式通过了乌克兰的四个地区并入的提案。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是从9月30日普京签字宣布开始,到10月3日下院通过,紧接着在10月4日上院确认,整个流程真是迅猛。

这可真不是小事儿,这是俄乌冲突中的一个重大转折。普京这一手,实际上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,后路已经彻底封死,想要翻身可就艰难了。

俄乌冲突的来龙去脉

要弄清楚这事,就得从头梳理。俄乌之间的矛盾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。

乌克兰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,原本打算走自己的发展路线,既想依赖一下俄罗斯,又想向西方靠拢。

不过,俄罗斯一直把乌克兰视为自家的后花园,心里想着:如果你完全倾向西方,那可就不行了。

2014年可真是个转折点。这一年,乌克兰爆发了乌克兰危机,民众走上街头,强势把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推翻了。

俄罗斯看到这种情况,立马出动军队占领了克里米亚,还在乌东的顿巴斯地区支持那些亲俄的武装分子搞分裂。关于克里米亚,俄罗斯声称是为了保护那里的俄语居民,还搞了一次公投,结果自然是选了“加入俄罗斯”。

国际社会对此可不买账,纷纷认为这是明显的侵略行为,随即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。

顿巴斯那边真是乱哄哄的,亲俄武装搞了个“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”和“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”,跟乌克兰政府军对着干已经好几年了。

期间也签过好几回停火协议,比如明斯克协议,但基本上没啥效果,俩边总是互相指责对方不守规矩,冲突就这么一直拖着。

2021年,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,让人们心慌慌。西方国家急着想要谈判,可俄罗斯却丝毫不松口。到了2022年2月24日,普京直接宣布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军队全面出击,开始入侵乌克兰。

普京提出的理由是要“去纳粹化”和“去军事化”,还说是为了保护顿巴斯的人民。结果俄军一开始声势浩大,想快速拿下基辅,没想到乌克兰方面抵抗得非常坚决,加上西方的支持,俄军遭遇了不少挫折。

到了4月份,俄军从北方撤回,开始把重心放在东部和南部。

夏天的时候,战线稍微稳定了一下,俄罗斯占领了顿巴斯的一部分和南部的海岸线。可是到9月,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地区开展反攻,结果让俄罗斯措手不及,损失了好几千平方公里的领土。

这下,普京开始紧张了,心里想着得有所动作,不能这么丢脸。于是,接下来就上演了吞并四个地方的闹剧。

在2022年9月底到10月初的这段时间里,事情发展的真是飞快。先是在9月23日到27日,俄罗斯在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四个地方搞了一场所谓的“公投”。

这公投看起来很正式,其实就是个摆样子。听说投票时有武装人员在旁盯着,选票根本没啥保密可言,很多人都是被逼着去投的。

结果一出,四个地方都宣称90%以上的人“愿意加入俄罗斯”。这数字听着就不靠谱,乌克兰和西方立马反驳,说这完全是假的,根本就不合法。

9月30号,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,正式签字,将这四个地区纳入俄罗斯的版图。

他还进行了长时间的演讲,声称这些地区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的,如今的决定是“人民的选择”。同时,他还对西方的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,指责他们搞“殖民主义”,想要让俄罗斯垮掉。

签完字没几天,10月3日,俄罗斯下院杜马全体通过了,紧接着在10月4日,上院联邦委员会也给了批准,整个流程就这么一锤子定音了。

这四个地方一加起来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,差不多占了乌克兰领土的15%。

说实话,当时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掌控这些区域,特别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,乌克兰军队还在那儿奋战呢。

普京这么做,实际上是想抢个名分,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:这地儿现在归我了,谁敢碰就是在跟俄罗斯作对。

不过这招确实够狠,简直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里。

一旦这些地区被宣称为俄罗斯的领土,乌克兰再进行反击,那就算是“侵犯俄罗斯”,俄罗斯那边就能光明正大地加强行动,甚至还有官员透露可能会考虑使用核武器。普京这回真是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押上了。

这事儿一出,国际社会立马炸了。西方反应最迅速,美国总统拜登直接表示这是“肆无忌惮地违反国际法”,美国绝对不认账,紧接着就对参与公投和吞并的俄罗斯官员和机构下了一波制裁。

欧盟也很快跟上,直接表态这事儿是非法的,还新增了一些制裁,像是限制俄罗斯的油气进口。德国、法国这些国家也纷纷表态,力挺乌克兰。

联合国这边也没闲着,10月12号,联大通过了一项决议,有143个国家支持,强烈谴责俄罗斯,要求撤回吞并的行为。

只有5个国家选择反对意见,里面就有俄罗斯自己、白俄罗斯、朝鲜、叙利亚和尼加拉瓜,另外还有35个国家弃权。这个投票结果明显体现出什么呢?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做法显然是看不下去、很不赞同的。

中国这边的态度就有点意思了。虽然没有直接指责俄罗斯,但强调得很清楚,要尊重各国的领土完整,并且提倡通过对话来处理问题。这种表态看起来挺谨慎的。

这完全是中国的老路子,既不想跟俄罗斯搞得太僵,又得留点面子给自己。印度也是类似的,选择弃权,表达希望和平解决的态度,但也没直面对着俄罗斯发难,毕竟人家还得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生意呢。

在其他国家中,土耳其真的是个活跃角色,之前就不断在俄乌之间当调解人,还促成了粮食出口的协议。

关于吞并的事情,土耳其表示不认可,尽管如此,仍然选择保持中立,继续扮演调解者的角色。

普京这一招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。西方坚定支持乌克兰,其他国家虽然未必全力反对,但愿意真心拥护俄罗斯的也屈指可数。

对俄罗斯意味着啥

在俄罗斯,本地媒体对吞并这事儿是热火朝天,宣称这是“历史性胜利”,而那四个地方则被称作“回归祖国”。街头还组织了庆祝活动,试图让老百姓觉得这是好事一桩。但实际上,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。

这四个地方其实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控制,特别是赫尔松,乌克兰军队还在那儿反击。到11月,赫尔松市就失守了,俄罗斯不得不撤回来。这让吞并的“胜利”显得有些尴尬。

在经济方面,西方的制裁对俄罗斯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。2022年,俄罗斯的经济萎缩了2.1%,通货膨胀率也是高得让人咋舌。虽然卢布在政府的支持下没有崩溃,但日子真心是不太好过。

吞并之后,制裁力度加大,银行被踢出了国际金融体系,科技进口也大幅受限,航空和石油等关键行业也遭受了冲击。俄罗斯原本靠卖油气发家,但欧盟不再购买,结果只好转向亚洲市场,然而量少价低,根本无法填补这个缺口。

在军事方面,吞并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。得把那些地方守住,可手头的兵力本来就不够。9月,普京宣布“部分动员”,想多招点兵,但事情一出,许多人选择了逃跑,几十万俄罗斯人跑到国外躲避征兵。

国内还发生了抗议,表明老百姓对这场战争并不是完全赞同的。

普京这么做,可能是为了稳住国内的情绪,向大家传达:我们没输,还在继续获胜。不过,从长远来看,这一招让他下台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复杂了。

乌克兰这边咋办

对乌克兰而言,吞并简直就是明摆着的挑衅。总统泽连斯基直言不讳地表示,只要普京还在位置上,他们就不打算和俄罗斯对话,绝对要把所有被占的地方都夺回来。

乌克兰军队可没闲着,靠着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,秋天在赫尔松展开了猛烈的反攻,到11月的时候,赫尔松市就重新落回他们手中。

吞并事件让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更加紧密。北约和欧盟纷纷加大援助力度,送来了火箭炮、坦克、防空系统等装备。乌克兰还申请了快速加入北约的通道,虽然现在还没实现,但西方的支持决心显而易见。

可是,乌克兰的处境也相当艰难。战争把他们的基础设施搞得一团糟,电厂、桥梁和工厂重创,农业方面也遭了殃,很多土地都没法耕种了。

国际援助虽然在支撑局面,但要重建可得花不少钱,估计得上千亿美元。

吞并这事儿让乌克兰的人心更齐了,大家都清楚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刻。不过打着打着,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。

对全球格局的影响

这事儿可不仅仅是俄乌之间的事儿,整个人类都被卷进来啦。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彻底冷却,北约趁机在东欧增兵,还把芬兰和瑞典也拉进来,让俄罗斯感觉四面楚歌。

对于中国来说,吞并这事儿有些复杂。一方面,西方把焦点放在了乌克兰,这让亚太的压力稍微小点了,中国能够趁机做些自己的事情。可是另一方面,俄罗斯搞得国际秩序乱七八糟,中国也得谨慎点,别牵连太多。

中国跟俄罗斯关系不错,但还是得照顾到跟西方的生意往来。

印度呀,一方面跟俄罗斯大买石油和武器,另一方面又跟美国搞“四方联盟”,真是两头讨好。这局势打下去,印度的日子可不好过,得继续在两者之间走钢丝呀。

全球经济也是遭了殃。乌克兰和俄罗斯可都是粮食巨头,打起仗来,粮食出口就少了,结果非洲和中东一些地方现在都在发愁,闹饥荒呢。

能源价格也是一路飙升,欧洲冬天要是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,那可真是难熬。虽然俄罗斯想把油气卖给亚洲,但管道不够,结果赚的钱没以前那么多了。

普京这边老是放话说可能会用核武器,听上去像是在恐吓,但谁敢当回事儿啊。这让人真是有点儿心惊胆战,生怕哪天真出事。

到2025年的情况

现在是2025年3月,战争还在继续,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。双方都在耗着劲儿,战线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。俄罗斯牢牢守住自己占据的土地,而乌克兰则借着西方的支持,要试图展开反攻。

国际上调解的尝试多次进行,土耳其、联合国,还有中国都参与了,可惜始终没能达成共识。

普京在俄罗斯依旧稳如泰山,尽管经济有点不景气,但他通过宣传把这场战争描绘成了与西方对抗的“伟大事业”,国内的反对声音也都被压制得很彻底。

在乌克兰,泽连斯基面临的压力挺大的,虽然老百姓口口声声支持,但心里其实都挺疲惫的,都渴望能看到一个明确的结果。

全球局势紧张,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较量逐渐显露出大国博弈的态势。西方国家还是在支持乌克兰,但有些地方的援助热情似乎不如刚开始那么高涨,大家都开始感到有点劳累了。

这场战争真是打得够惨的。到2025年,估计得有几十万士兵和无辜平民死伤,具体的数字没人能确定。乌克兰那边,几百万的人已经逃了出去,一部分当了难民到波兰、德国,有的则在国内四处漂泊,日子过得实在不容易。

城市被炸得一团糟,学校和医院全都没了,孩子们的心理创伤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恢复。

在俄罗斯这边,战死的士兵也不在少数,家里人怨声载道。经济形势不景气,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,很多人都选择出国,尤其是年轻人更是这么做。

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少人道救援,但效果有限。乌克兰要重建,花费可不小,现在这种局势,谁敢轻易投资呢?

普京这招,或许是多方面权衡的结果。战场上输了面子,他得想办法扳回来,吞并这招就是个硬撑的选择。

国内嘛,战争拖得久了,大家多少有点厌烦,他得找到点“胜利”来提振士气。对西方,他想表达的就是:你们的制裁没用,我可不会退缩。

这招风险可真不小啊。西方方面没松口,反而越加强硬,乌克兰也没屈服。俄罗斯自身的资源也耗得差不多了,从长远看可不见得划算。

已经到了2025年,这场战争依旧没个尽头。或许最终会谈个协议,俄罗斯能留下一些土地,换些条件,但乌克兰可没打算认输,西方那边也不太爽快。

也可能就这样僵持着,变得像格鲁吉亚、摩尔多瓦那样,成了“冷冻冲突”。最糟糕的局面是再进一步升级,不过大家都不想真的闹到那种地步。

结语

2022年10月4日,普京宣布吞并了四个乌克兰地区,等于给自己封死了退路。这一举动使得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,同时也让俄罗斯变得更加孤立。

全球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,经济陷入混乱,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,直到现在依然没有解决办法。普京这一招真是下得危险,影响深远,以后几年我们还得继续关注这场戏的结局。

#热问计划#



上一篇:重庆啤酒多面“围城”,10年来营收利润首次双降

下一篇:当婴儿脚丫套上高跟鞋:是谁在撕碎孩子的纯真童年?

Powered by 皇冠申请代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